单项选择题
1. 认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的结果的理论是( )。
A. 衰退说 B. 干扰说 C. 同化说 D. 动机说
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认为,为避免痛苦在记忆中复现,当事者需要对自己加以抑制,将意识中不愉快的经验,刻意施加压力,将之压抑在潜意识中。此种现象称为动机性遗忘。
2. 对于复杂知识来说,有效的精细加工策略是( )。
A. 记忆术 B. 记笔记 C. 复述 D. 编码和组织、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记笔记是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,对于复杂知识来说,是有效的加工策略。
3.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,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“三基”为中心的基础教养。“三基”指的是( )。
A. 读、写、画 B. 读、画、算 C. 画、写、算 D. 读、写、算
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,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“三基”(读、写、算)为中心的基础教养,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。
4. 学生在记忆无意义的音节时,前面的练习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,这是( )的影响。
A. 学习任务的相似性
B. 原有的认知结构
C.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
D. 学习的指导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心向与定势常指同一种现象,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,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:促进和阻碍。定势可能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影响,前面问题的解决过程迁移到后面可以使后面解题的速度加快;定势也可能对问题的解决产生消极影响,表现为功能固着,即把某种功能、作用赋予某种物体的心理倾向。题干中学生记忆无意义音节的过程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,由此可知这是心向与定势的积极影响。
5. 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。《学记》中说“当其可之谓时,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”,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( )现象。
A. 关键期 B. 依恋期 C. 混沌期 D. 最近发展期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《学记》里讲,“当其可之谓时,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”,说明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已认识到了学习的最佳期问题,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期,学习的效果就会变差。人类心理发展“关键期”理论认为: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、知识的掌握,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发展最快,最容易受环境影响。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,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;而一旦错过这一时期,就需要花费很多倍的努力才能弥补,或者将可能永远无法弥补。故此题答案为A。